八达岭陵园分公司 0

杨承宗: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

  • 2025-04-24 八达岭陵园 77
  • 杨承宗(1911.9.5-2011.5.27),江苏吴江人,放射化学家,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元勋。

    一、寒门求学路,立志科学心

    1911年,杨承宗出生于苏州吴江区八坼老街的四合院。他5岁跟着小姐姐上学,一路求学,从大同大学理科毕业后,先后任教于上海爱国女学、暨南大学。1934年,他进入国立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师从郑大章学习放射化学,崭露头角。1944年,日军威逼,他坚守爱国底线,拒绝为汪伪政府工作。


    二、巴黎深造时,拳拳报国志

    1946年,杨承宗在严济慈推荐下,前往巴黎居里实验室深造,成为伊莱娜・居里夫人的弟子。4年后,他凭借优秀论文获得巴黎大学理学院科学博士学位。面对法国的优厚待遇,他毅然回国。回国前,他费尽周折,用组织经费和自己积蓄购买原子能相关物资,包括珍贵的碳酸钡镭标准源。


    三、归国创基业,科研铸丹心

    1951年秋,杨承宗回国,担任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多个重要职务。当时国内科研条件艰苦,他修复废弃提氡装置,却因近距接触强放射源,右眼失明。即便如此,他仍积极投身科研,设计放射化学实验楼,系统讲授放射化学课程,培养众多人才。1956年,他参与制定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确立放射化学学科发展方向。


    四、临危担重任,核梦终成真

    1961年,杨承宗临危受命,担任二机部五所副所长,带领年轻科技工作者日夜攻关,为第一颗原子弹铀原料制备作出关键贡献,取得多项国际水平科研成果,节省大量资金。


    五、风雨守初心,余晖映杏坛

    特殊时期,杨承宗历经波折,但热情未减。后来,他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等职务,倡办合肥联合大学。他一生成就卓著,获多项荣誉,发表众多重要论文。2011年,杨承宗逝世,享年100 岁。他的爱国情怀、科研精神和师者风范,永远激励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