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园概况| 动态新闻| 墓型展示| 陵园环境| 业务流程| 安葬服务| 祭扫服务| 情感纪念| 交通资讯| 陵园首页

以树代墓:绿荫深处是天堂(转自中国绿色时报)

八达岭陵园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05-07-04 00:00:00 浏览量:1973

    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3,且因水土流失、荒漠化和建设用地而逐年减少。与此同时,墓葬仍在蚕食着我们宝贵的土地资源,逝者与生者争地的矛盾已日趋尖锐。倡导以树代墓等绿色殡葬形式已不仅仅是文明进步的体现,更成为了生存的需要和发展的必然——以树代墓:绿荫深处是天堂

    作者:尹萍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2005年6月27日) 
 
  初夏,静穆的八达岭陵园里苍松叠翠、鲜花点点,没有想像中的肃杀气氛,倒更像一个森林公园。清风徐来,微微晃动的树枝映衬着这里的宁静和空灵。
  “沈先生、漆女士,感谢您落户八达岭陵园,在这片幽静的安息之地,您将得到最好的照顾,并享受永久的安宁与祥和!”6月16日,在一段颇为人性化的安葬辞的伴随下,沈玲姐妹依照父母遗愿,将两位老人的骨灰合葬在了陵园的一株苍松之下。整个过程庄严肃穆,没有香烛纸钱的烟熏火燎和传统殡葬仪式的吵闹喧嚣,有的只是一束鲜花和亲人的无限哀思。
  作为“以树代墓、保护环境”倡议行动的首位响应者,沈玲女士接受了中国绿化基金会颁发的荣誉证书。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平静地表示:“我的父母都是相信科学的人,生前就曾留言,活着为大家,死后也不为后代添累赘,要求不保留骨灰,不建墓。以树代墓正好符合他们的要求,今天能够让父母得偿所愿,我们也觉得很欣慰。”
  以树代墓:化作浓荫伴人间
  由中国绿化基金会和中国老年报社共同发起、延庆县民政局和八达岭陵园协办的“以树代墓、保护环境”倡议行动旨在通过推广以树代墓的绿色殡葬形式,唤起更多人保护环境、珍惜土地资源的意识。
  以树代墓倡导的是回归自然,因此所有细节都力趋环保,如安葬时将骨灰直接埋于树下,不保留骨灰,提倡只使用可以降解的布袋,为节约土地资源,还提倡在一棵树下设置多个墓位,一家人共用一棵树。
  相较传统墓葬形式而言,以树代墓也更加经济和内涵丰富。在此次倡议行动中,每个墓位2500元的售价中,有500元将捐献给中国绿化基金会用于祖国的绿化事业。购买者一方面实现了亲人入土为安的意愿,另一方面也为绿化祖国大好河山出了力。
  以有生命的绿色植物代替没有生命的墓碑,也更能体现生命的轮回,让已故亲人的生命通过绿色得到延续。
  对于记者提出的树木的保护问题,此次活动的首个示范陵园———北京八达岭陵园总经理吴亚利说,无论是安葬还是祭奠,陵园都要求对林木不造成任何伤害。首先,挖穴、卧碑的尺寸和埋葬物的可降解性都有严格的规定,
为严防火灾,防火期内不允许上山祭奠,非防火期上山也绝不允许有携带火种或焚香、烧纸、吸烟等危害林业资源的行为。
  呼吁:林业、民政部门联手推进绿色殡葬改革
  “死人不能和活人争地”,采访中,不少陵园管理人员和群众都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表示应该提倡以最少占用土地的方式安葬逝者,以节约我们的每一寸土地。
  在此活动中,中国绿化基金会办公室副主任赵志营就发出呼吁,林业、民政部门携起手来,共同推进殡葬改革向绿色环保的以树代墓、森林墓园方式转变。
  他说,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基本实现了由土葬向火葬的变革,但现在各种豪华的塔陵、墓地,还在侵占着我们稀缺的土地资源。以树代墓,是把节约土地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希望林业、民政部门能够联手大力推进殡葬改革向绿色环保的以树代墓、森林墓园方式转变,造福子孙后代。
  吴亚利表示,以树代墓将是陵园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如今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植树葬、壁葬、草坪葬等新兴方式已被大众普遍接受,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树葬占用的土地面积只相当于传统墓葬面积的
  1/10,北京市每年逝世人口数量为8万人,假设这8万人均实行墓葬的话,每年将占用土地8万平方米至12万平方米;而假设这8万人均选择以树代墓,除去省下这8万平方米至12万平方米的土地外,还相当于北京市周边每年净多出数万株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对生态的影响一目了然。
  是什么妨碍了树葬成荫
  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以树代墓、建立网上纪念馆等绿色殡葬形式,但绝大多数仅限于知识分子群体,而且从数量上来说仅占较低比例。那么,究竟是什么阻止了大多数人摒弃旧俗?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因为在大多数人头脑中,“厚敛重葬”的思想仍根深蒂固。因为树葬相对来说是比较简朴的,不少人都觉得树葬似乎不足以体现其对长辈的孝,也不足以体现其诚,因此,树葬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这些观念的阻碍。
  在采访中,一些曾参与树葬的市民也表示他们选择树葬也承受了一定的社会压力。尽管老人临终遗言选择树葬,可当子女们依遗言行事时,有的还是遭到了部分亲戚的责难。亲戚们认为子女们是省钱办丧事,遗言树葬只是一个借口。
  对此,赵志营表示,让人们摒弃千百年来祖先遗留下来的“入土为安”、“入木为贵”、“久殡厚葬”等殡葬观念和习俗,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国已成功实现殡葬的第一次变革--从土葬向火葬的转变,如今亟待推广以树代墓等绿色殡葬方式,实现第二次绿色变革。
  环保祭奠同样寄托哀思
  为配合以树代墓,八达岭陵园还推出了一种环保的祭奠方式———网上祭奠,和以树代墓一样,目前正受到越来越多接受能力较强者的青睐。
  在网站上,人们可以通过事先设定和提供的多种风格的陵墓模板,以颇具个性化的方式建成网上虚拟公墓,并可采用网上公墓提供的包括献花、献歌、点蜡烛、写悼念文章等各种虚拟祭拜手段,超越时空地祭拜和悼念亲友和其他在现实生活中不方便祭拜的社会名人。从阿拉法特到雷锋,从冰心到马三立,网络祭奠方式不受地域国界限制,不为时间年代阻隔,延伸了清明祭拜的涵义,将人们的哀思传递到每个遥远的地方,融入到每个平凡的日子。
  沈玲姐妹也为父母在八达岭陵园的网站上建立了“纪念堂”,打开网页可以看到逝者的照片、生平和祭奠者令人感动的话语:“外公外婆,今天您们的心愿得偿,愿您们在清山绿水间安息!”“你们的学识让我钦佩,你们的为人让我敬仰,还有你们那回归自然的安葬方式更是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愿你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安歇。”
  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在丧葬礼仪上的移风易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网上纪念先进而文明,费用低廉并能更充分地表达祭奠者的情感,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