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园概况 | 动态新闻 | 墓型展示 | 陵园环境 | 业务流程 | 安葬服务 | 祭扫服务 | 情感纪念 | 交通资讯 | 陵园首页  
  时代坐标:张秉贵 新中国服务行业载入史册的代表人物
 
 

 
a      为张秉贵先生献花  
     
 

     他一出生,人们就看见婴儿左侧眉头上方有一颗很大的黑痣。看相的人说,此相男主大贵。于是给他取名“秉贵”;

    他的生日和毛泽东是同一天。

    他出身贫寒,12岁便当了童工,没上过什么学,站了50年柜台……

    不算长的68年生命里程,他的“一团火”精神广为颂扬,至今印记尚存。

    张秉贵,北京百货大楼糖果专柜售货员,新中国服务行业中载入史册的代表人物。

    一

    “同志,我买一元钱糖。货架上每样都来点儿。”

    货架的糖有三四十种,价格从每斤4.65元到3.15元、2.7元、2.45元、2.15元……再到1.8元、1.75元,有着近50年柜台经验的张秉贵,还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顾客。

    “好嘞!您稍等。”头发花白的张秉贵眼含笑意,左手抄起托盘,像跳探戈一样,麻利地来了一个转身,快步迈到货架的最左边,右手从最高处第一排第一个格子里拿出两块“小孩酥”放进托盘,转身回来称秤,又转身从第二个格子里拿出3块“大白兔”奶糖,再转身称秤,接着转身、再转身……

    一元钱,张秉贵秤了32种糖。

    上世纪80年代初,早晨8点30分,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上的百货大楼准时开门营业。空旷的营业大厅像开闸放水的河床,顿时被四面八方赶来的人流充满。

    这家新中国营业面积最大、货品最全的百货商店,是全国各地来到首都的人们必到的购物场所。即使手里钱再不富裕,来首都一趟,人们也会给家里的孩子大人买上一包糖。

    一年365天,北京百货大楼的糖果柜台总是排着长队,很多人买完糖就直奔了火车站。

    为了节约顾客排队等候的一分一秒,张秉贵练就了卖糖“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绝技,并且总结出“接一问二联系三”、抬头售货等服务技艺。

    熟练的售货员接待一位顾客平均要用2分多钟,张秉贵只需要1分钟。

    二

    坐在北京朝阳区红领巾公园的长椅上,58岁的卢秀岩敞穿着棉衣,眯缝着眼睛看着远处,几分落寞。

    3年前,因为百货大楼装修撤销了茶叶柜台,这位全国劳模一时没了岗位,选择了内退回家。“每天到公园锻炼锻炼身体,也挺好的。”

    1979年到百货大楼工作,卢秀岩跟张秉贵一起站了6年柜台。当时,张秉贵61岁。

    上世纪80年代初,正是商品供不应求的年代。售货员上班8小时得不停地干,上趟厕所也得记在小本上……货架上不同价位不同口味的糖上百种,光回头转身,刚干的人一小时头就转晕了。

    卢秀岩眼里的张秉贵,个子不高,却很魁梧,特别利索。花白的头发梳得发亮,咔叽布工作服熨得很挺括,脚下一双鞋更是擦得锃亮。

    “站柜台就得有个干净利落的精神劲儿,顾客看了才高兴。特别是我们卖食品的,如果邋里邋遢,顾客就先倒了胃口。”几十年,张秉贵每星期理发、每天刮胡子、换衬衣,消耗体力大,他每顿要吃六两饭。

     因为名气大,张秉贵的柜台前顾客总是特别多,60多岁的人一点儿不显老,“张师傅对人的热情是发自内心的,特别自然。不像有的人,老像隔着什么似的。”

    看到顾客两手捧着五六包东西来买糖,张秉贵二话不说找根绳子帮他把几个包捆在了一起;一位解放军战士见张秉贵这么忙,便拉开大旅行包,“老同志,甭包了,直接往里倒吧。”从口音张秉贵听出他是四川人,便说:“四川天气热,糖闷在包里会发粘流汤。我给您垫上蜡纸包好。”

    一位排在后面的顾客怀里孩子哭闹着要吃糖,张秉贵当即从货柜里拿起一块糖,递到孩子手里,孩子顿时止住了哭声。他又对顾客说:“这块糖等会儿一起算账。”顾客感激地点点头。轮到她买糖时,张秉贵从称好的糖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用小纸袋装好,塞进孩子的衣兜里,把剩下的糖果包捆结实递给顾客,嘱咐道:“孩子兜里的糖,留他路上吃”……人们会心地笑了,赞叹这位售货员比妈妈想得还周到。

    ……

    忙得实在想喝水,张秉贵才会对顾客说一声:“这位同志,我先喝口水”,还不忘加一句“待会儿我快着点卖!”从柜台下面拿出水杯,他总是转过身去,背对着顾客一口气把水灌下去。

    张秉贵一生钻研柜台服务,深感“艺海无涯”。他不仅练就了“一抓准”、“一口清”的绝技,而且对接待顾客时的神情、语气、声调、用词等细节十分讲究。比如,接待顾客时,他说:“您好,同志,您看看什么?”特意用“看”代替“买”,让顾客多几分自在。

    “张师傅上了柜台,就像演员上了舞台,张弛有度,熠熠生辉,那可真是让人挑大拇指叫好的角儿!”同样是全国劳模的卢秀岩说,张秉贵的境界别人达不到。

    柜台上,张秉贵生龙活虎光彩照人,台下他话很少、甚至严肃——他整个人的精气神全放在了柜台上!

     一次,卢秀岩看见空荡荡的大楼里,下了班的张秉贵独自一人,双手拽着栏杆往上爬楼梯,一个非常孤独吃力的背影。

    ……

    “如果张秉贵遇到您今天的处境,他会怎么样?”

    沉吟片刻,卢秀岩回答:“我想他仍然会有很多顾客和观众。”

    三

    “文革”开始时,铺天盖地的大字报,一夜间贴满了百货大楼的楼道和职工俱乐部。

    在一片白纸黑字的大字报中,《旧市委培养的假劳模》的文章格外醒目,“假劳模”成了张秉贵的代名词。

    很多个夜晚,被赶下柜台、回家听候审查的张秉贵思前想后睡不着。站柜台就像战士进入阵地、演员登上舞台,全神贯注满腔热情地为顾客服务,这一切都错了吗?

    因为家贫,张秉贵12岁就被送到天津一家地毯厂当了童工。17岁,大哥把他带进了一家叫 “德昌厚”的店铺当了学徒,受尽欺压。

    新中国给穷苦人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和热情。这种发自内心的甜蜜,就像含在岁月口中的一块糖,让张秉贵心情愉快,充满干劲。

    “甭管别人说我是‘假劳模’还是出风头,或者是其他什么,为人民服务没有错。” 张秉贵跟相濡以沫的妻子说。

    审查没有结果,一段时间后,张秉贵被允许重新站柜台。像一匹被困住却不肯驯服的千里马,他把全身的能量一股脑地倾注在柜台之上——

    仍然仪表堂堂,仍然热情洋溢,三尺柜台就是他人生的舞台。在那个黑白颠倒的年月里,他真诚周到的服务,让人意外,让人格外感动、格外温暖。

    四

    1986年,张秉贵迎来了自己柜台生涯第50个年头。

    北京市总工会、市委商贸工作部、市政府财贸办公室、市一商业局会同百货大楼一起,联合举办“祝贺张秉贵柜台生涯50年”纪念活动。《北京日报》为此发表社论:为一位普通售货员站了50年柜台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在我们国家没有先例。以往,这种活动只属于大科学家、大艺术家、大文学家。

    “我们售货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温暖工农兵,让他们在商店里感到热乎乎的,回到家里热乎乎的,走上工作岗位还要热乎乎的,激发出更大的革命干劲,投入社会主义建设。这才算我们对革命事业有了一点贡献。”

    几十年间,在很多场合的先进报告会、座谈会上,张秉贵总要说到这句话。而在私下里,他总是告诫徒弟们,“要想到老百姓花钱买点东西不容易。”

    1988年9月18日,在张秉贵逝世一周年的祭日,有关部门在百货大楼门前广场,为他塑起一座高3米的半身铜像。

    至今,每一个到王府井参观的旅游团都会在这座铜像前停留,张秉贵和百货大楼,成了人们怀旧的一个景点。

    五

    那时候,夏天商场里没有空调,柜台上方的两端悬挂着两台电风扇,不停地转着,可售货员们还是忙得满头大汗。

    一位顾客排队到张秉贵跟前,说:“我什么也不买。只是来要求您擦擦汗,喝口水。”说完,他伸手搂住了秤盘,回头嚷道:“同志们,张秉贵同志太累了,我们建议他歇一下好不好?”

    长长地排着队的顾客,齐刷刷地吼了一声:

    好——!

 
 
    握瑾怀瑜散芬芳,“糖果大王”张秉贵墓
  “一抓准”张秉贵简介
    全国劳模张秉贵墓迁出八宝山革命公墓 与妻合葬
    胸中有一团火,温暖顾客的心
    全国劳模张秉贵墓地迁至八达岭陵园
    五一前夕陵园优秀员工祭拜劳模张秉贵
    “一抓准”和“一口清”
  时代坐标:张秉贵 新中国服务行业载入史册的代表人物
    创造历史的劳动者
    70年代的“营销大师”
    冰心老人三访张秉贵
    挨过一拳一脚 受敬回报社会
    可怕的小姑娘 可亲的张秉贵
    抓糖也有不准 坦白更赢掌声
    个人小故事
    “一团火”和“一摊泥”
    一个孝子和一个慈父
    家庭记录

 

    管桦  
    刘培植  
    詹天佑  
    芮杏文  
    杨义碧  
    梁树年  
    潘田  
    马克坚  
    张秉贵  
    马萧萧  
    任宝贤  
    杨承宗  
    李慧芳  
     
 
 
电话:010-81181138 | 地址:京藏高速水关长城出口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东侧 | 邮编:102112 | 京ICP备2020044598号-1 | 技术支持:八达岭陵园网络工作室 陵园网站地图sitemap